时间:2021-09-03 16:32:57 来源:星球研究所 点击数:123900
这是一个
神秘的、长期被人忽视的王朝
它立国近200年
在海拔2000余米的贺兰山下
留下了9座塔型巨冢
(西夏陵,摄影师@刘杰)
▼
在绵延千里的阿拉善荒漠中
留下了一座快要被流沙吞噬的
黑水城遗址
(航拍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,可以看到流沙已经埋没部分城址;它并非全是西夏遗存,元代亦有增修,摄影师@卢文)
▼
还在著名的敦煌莫高窟、瓜州榆林窟等地
留下了百余处精美洞窟
(敦煌莫高窟,敦煌莫高窟中有80余个洞窟,在西夏时期被增修和开凿,图片源自@视觉中国)
▼
它与宋辽(金)共同开创了
中国第二个三国时代
却被官修正史所忽略
它的所有遗产
都饱经摧残
无数次风雨、无数次兵燹、无数次盗掘
能保存至今实属万幸
(西夏壁画残片,图片源自@俄罗斯冬宫博物馆,制图@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它就是
西夏
如果没有西夏
很可能不会有今天的银川
也不会有今天的“宁夏”之名
它究竟是一个
什么样的王朝?
01
戎马立国
时光流转回一千多年前
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广阔天地之中
有一群党项人
以血缘凝聚为部落
放牧为生
(青藏高原东部牧区,玛曲草原湿地,摄影师@武霞红)
▼
然而西边吐蕃崛起
双方不断争斗
一些弱小而不甘臣服的党项部落
选择接受唐王朝的庇护
向东迁徙
拓跋部
作为党项的一支
东迁至夏州(今陕西靖边)一带
休养生息
唐朝末年
该部首领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
受封夏国公,赐姓李
在乱世之中割据一方
宋朝建立,志在统一
渴望收回夏州等地
不甘认命的党项人
起兵反宋
与宋朝敌对的辽朝
利用党项牵制、分散宋朝的兵力
党项则在两个大国的对抗中
扩张领土
他们向西夺取灵州
(今宁夏吴忠市)
并以此为跳板攻占河西走廊
实力大涨
(西夏扩张建立过程示意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▼
祁连山上融化的冰雪
滋养着河西走廊上的大片绿洲
黄河则滋养出肥沃的河套平原
是为党项人“强兵足食之本”
(请横屏观看,山丹军马场,位于河西走廊的祁连山与焉支山之间,至今仍为亚洲最大的军马基地,图片源自@视觉中国)
▼
以此为根基
公元1038年10月11日
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立国
国号“大夏”,史称“西夏”
从此与北宋、辽三国鼎立
(西夏与宋辽疆域示意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▼
这是一个极为重视武备的国度
全国被分为十余个监军司
都城兴庆府(今银川)
位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
以高山大河为天险
再加上各大监军司环绕四周
可谓易守难攻
(请横屏观看,西夏部分监军司分布图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▼
著名的黑水城遗址
其实是西夏的监军司之一
它在阿拉善的荒漠戈壁中挺立
因在黑水之畔而得名
守卫着西夏的北部边疆
(请横屏观看,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,摄影师@卢文)
▼
男性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
为镇守国土提供坚实的保障
部分女性则担任“麻魁”“寨妇”等军职
主要负责后勤工作
(西夏石雕力士文支座,为圆雕女性人像,出土的同类支座上刻有西夏文,汉译为“文支座”,图片源自@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,制图@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河西走廊等繁茂的牧区
为兵丁提供优良的战马
组成大量骑兵
其中最具战斗力的骑兵
被称为“铁鹞(yào)子”
鹞子为一种善于捕猎的猛禽
“铁鹞子”很有可能是装备重甲的骑兵
既有骑兵之迅捷
又有重甲的坚不可摧
在史籍的记载中
西夏“铁鹞子”曾多次
重创宋朝军队
令宋军几乎无可奈何
(黑水城西夏武士像,此图属于佛教绘画,非实际西夏军官形象,图片源自@俄罗斯冬宫博物馆,制图@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“铁鹞子”的重甲很可能
由当时非常先进的锻铁技术制成
在榆林窟的西夏壁画中
我们看到了这一幕
工匠以双扇风箱维持炼炉高温
再通过冷水剧烈降温
反复淬炼、锻打铁器
(西夏锻铁壁画,榆林窟第3窟,摄影师@孙志军,制图@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这种“核心技术”被大量应用于军事
还制造出著名的夏国剑
史籍记载北宋文学家苏轼见到夏国剑时
曾专门赋诗赞美
连宋朝的皇帝也会随身佩带
(严重锈蚀的夏国剑,摄影师@风沉郁,制图@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除此之外
西夏还利用占据一部分青藏高原的优势
大量使用牦牛角制作强劲的弩
即“神臂弓”
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称赞道
(引自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十九)
▼
“射三百步,能洞重札……最为利器”
在这样强大的武备支撑下
西夏的版图号称
(引自清人吴广成的《西夏书事》,为大致范围,并非精确范围)
▼
“东尽黄河、西界玉门、南接萧关、北控大漠,地方万余里”
然而
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
除了拥有河西走廊、河套平原等沃野良田
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
广布沙漠和戈壁
(请横屏观看,西夏地形与自然分区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▼
据不完全统计
西夏正式建国前的79年里
共发生旱灾20次
平均约4年一次
建国之后
公元1042年、1073年
1085年、1089年、1110年
1176年、1223年等多个年份
均发生由自然灾害引发的严重饥荒
(用于烹饪粮食的西夏炊具等日常生活用品,摄影师@风沉郁,制图@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频繁的灾害饥荒
成为西夏对外发动战争
掠夺物资的原因之一
在西夏的战争打击下
北宋接连战败
著名将领范仲淹
在边关赋诗抒怀
排解胸中的苦闷
(引自《渔家傲·秋思》,范仲淹当时是北宋对夏防御的主要将领之一)
▼
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”
(西夏石马,西夏以骑兵威慑宋朝,图片源自@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,制图@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但是长期的征战
也让西夏逐渐认清了形势
西夏人口有限
即便全民皆兵,也只有约50万兵力
而宋朝的常备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