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1-05-07 18:36:08 来源:亚太联合文化 点击数:12785
著名书法家魏中典老师
1939年5月1日,魏中典出生在山东省微山县一个贫寒之家,其父名声在外,书法造诣深厚,儿子的启蒙教育从5岁开始。魏中典从小萌发了长大要象父亲一样成为令人敬重的书法家。
从此,父亲便让他从临帖开始,以秦碑、篆书入手。几年下来,他临遍了晋唐,楷、行、草、颜、柳、欧、赵,集众家之长,尤其古代优秀书法家小楷碑帖的临摹学习。
临帖多年,让魏中典受益非浅。使其作品能够融会贯通,充分发挥笔墨性情,具有个性分明,富有草隶情韵,魏碑神采。
本文作者与书法家魏中典老师
细品魏中典书法作品,结构错落有致,浑然天成,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。历经风雨,为发展人生事业,打下扎实的艺术功底。
受父亲的影响,在临帖的同时,魏中典利用时间饱读诗书,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,感悟艺术真谛。久而久之,父亲便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儿子,让魏中典从古老的书法艺术中,体验生命的力量。
在父亲的熏陶下,魏中典一步步走向艺术的春天,人生的春天,事业的春天。生活的艰难,不许有过多的奢求,小小的中典自然能体会父母的苦衷……按照父亲布置的“作业”不知疲倦反复地练习。有时一练就是一个通宵。
日久天长,魏中典的艺术天赋被充分展现出来。享受着艺术带来的快乐,投入其中不能自拨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在艺术之路上,苦苦追求,放飞梦想,辛勤耕耘艺术的天地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由于魏中典聪慧好学,加之不懈的努力,从1976年他便崭露头角,成为人所称道小有名气的“书法家”。做父亲的看在眼里,喜在心上,未竞的事业,终于后继有人。
魏中典没有让家人失望,更没有让启蒙老师——父亲失望,忘我的学习、研究父亲留给他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几十年后的今天,他练就一身过硬的“真功夫”。无论是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皆能挥洒自如。尤其在书法界被称为“童子功”的小楷更显其大家风范。
静观其小楷《诸葛亮出师表》《中华世纪坛赋》《心经》等作品,点画活泼自然,体势端庄,清雅安祥,和而不犯,雅俗共赏。
“艺痴者,技必良”,那一幅幅饱含生命活力的书法作品,无一不张扬着老书法家那独特的艺术个性。温文雅逸,工整而娟秀,字体虽小,洋洋大观,翰逸神飞,一气呵成,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。
“文如其人,字如其人”,在求知、求艺的道路上,不断完善学识与修养,从书,从古人,从父亲及所有杰出艺术家那里,汲取丰富的营养,开拓人生事业的基石。
在魏中典看来,人类社会无论怎样发展与进步,其古老的书法艺术都不会失去应有价值。在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上,没有捷径可走的,唯有脚踏实地方为根本,搞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。
多少年来,魏中典钟情于艺术事业,醉心于书法的学习与研究。
正因为难能可贵的良好品德,加上为人谦和的性格,在艺术之路上有了放飞的空间,实现其人生价值。
在朋友们眼中,魏中典有着不错的口碑。临池不辍的同时,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,多次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颗爱心。
为了丰富人生阅历,在山东这块人才辈出的土地上遍访名家……1989年至1991年,魏中典放下手中的工作,带着一颗虔诚之心,来到向往以久的北京,在名扬中外的北京大学艺术研究生班进修、学习。在此期间,他开阔了眼界,结识了很多艺术同行。有幸师承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和李志敏老师。
魏中典的书法作品,章法严谨、深厚质朴、宽博厚重、自然洒脱、不落俗套。面对社会上出现的“前卫”、“现代”派等各种诱惑,他从不为之所动,始终坚持原有的创作风格。艺术贵在传承,夯实根基,方能有所作为。
2000年魏中典再次踏上京城这块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。
他要把根深深扎在肥沃的艺术土壤,播种美好的希望,收获人生与事业的金秋,展现一位艺术家特有的风彩。
在京城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,几千年来,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良好的艺术氛围,每天都吸引无数“艺术游子”前来一展身手。
天道酬勤,正是由于魏中典多年不懈的追求,使他的书法作品被更多的人所知晓。如今,他的作品早已飞出国门享誉海外,其作品《世界和平赋》伴随神州飞船遨游太空。
辛勤的汗水,必将结出丰硕之果。魏中典先后在江苏沛县和北京琉璃厂创办了大风书画社、北京大名堂等书画名店。作品多次在报刊发表。1986年他创作的书法作品被王杰烈士纪念馆和白求恩纪念馆收藏。
1988年选入“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套书”,被中国现代学会艺术部誉为“世界铜奖艺术家”。他的名字还被刊入多家名人大典,1999年在台湾国立国父纪念馆举办的“大唐名相魏征书画展”上,被“魏氏宗亲总会”授予铜质奖章。
从南到北,国内众多名寺留下魏中典的墨宝。为开展中外艺术交流,世界各地很多地方留下其跋涉的足迹。
在追求艺术人生的道路上,魏中典不仅是个学有所成的书法家,他对“诗、词、画、印”有着同样深厚的功力。同时,他还是个收藏家,各类收藏品颇为可观。从这些艺术相通的门类中,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。
魏中典八登泰山,在其作品《泰山赋》便可领略到一位艺术家广博的心胸:“巍巍泰山,五岳独尊,浩浩天宇,斗转星移。千秋功业万民立,开天辟地留胜迹。……登峰极目,纵横八荒,雄视百代,超越往古。江山如画任驰骋,沧海横流贯长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