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俗文化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民俗文化
大寒岂可无杯酒?喝酒天也须止群饮

时间:2022-01-22 09:47:58 来源:凤凰网酒业 点击数:311452

来源|酒经

旧雪未及消,新雪又拥户。阶前冻银床,檐头冰钟乳。

清日无光辉,烈风正号怒。人口各有舌,言语不能吐。

——邵雍《大寒吟》

大寒,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 ,过了大寒迎来立春,新一年的节气开始轮回。旧时《三礼义宗》对大寒的解释是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……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

古代有大寒时节纵情喝酒的习俗,也就是 开放宴乐 。东汉蔡邕《独断》称:“腊者,岁终大祭,纵吏人宴饮也”。

腊月,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。因与春节临近,加上天寒地冻身体冷,古人特别喜欢在大寒节气,约上几个好友,文人雅集、烫壶热酒、赋诗填词,达到身心的愉悦升华。

古代文人笔下的大寒

一首《游子吟》让唐朝诗人孟郊名闻天下,在大寒时节中,孟大诗人有感而发写下《苦寒吟》。

天寒色青苍,北风叫枯桑。厚冰无裂文,短日有冷光。

敲石不得火,壮阴正夺阳。调苦竟何言,冻吟成此章。

想敲石生火,几次都打不着火;仰头看天,阴气正盛,还不肯缴械投降,非要跟回升的阳气做最后一搏。作者孟郊一生困顿,大寒之下,更平添了诗人的一份苦寒。

不同于孟郊的苦寒,更多诗人喜欢 在大寒的节气豪饮 ,若论饮酒的豪爽,当属元代诗人方回的《永乐沽酒》。

大寒岂可无杯酒,欲致多多恨未能。

楮币破悭捐一券,瓦壶绝少约三升。

村沽太薄全如水,冻面微温尚带冰。

爨仆篙工莫相讶,向来曾有肉如陵。

大寒节气怎能没有酒助兴?如果能豪饮一番该有多好!只是村里卖的酒寡淡如水,不能让我纵情又显示不出我的洒脱,诗人如此抱怨,看来真是爱喝,妥妥的醉翁一枚。

也有人酷爱读书又对酒情有独钟,把酒喝出了不一样的意境,宋代诗人文同的《和仲蒙夜坐》如此说:

宿鸟惊飞断雁号,独凭幽几静尘劳。

风鸣北户霜威重,云压南山雪意高。

少睡始知茶效力,大寒须遣酒争豪。

砚冰已合灯花老,犹对群书拥敝袍。

大寒之夜,见鸟惊飞、听雁哀号,屋外寒风凛冽、霜气来袭,大雪将至,屋内独自静思、倦于俗世、求得心静。

睡眠少恐怕是饮茶的作用,大寒气节应该有一番豪饮啊。屋中寒冷、砚里结冰、衣袍破旧都无妨,只要抱着一堆书读起来就行了。一幅寒夜苦读的画面跃然纸上,体现了作者 洒脱不羁、超然物外 的个性。

大寒的饮食习惯

古代文人离不开酒,美酒总能激发人的神思,好酒自有美食来搭配。在二十四个节气中,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饮食习俗:立春吃春饼、清明吃青团、腊八要喝腊八粥,在大寒这天,老百姓又会吃什么呢?

八宝饭

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,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,吃了后会周身发热,起到 御寒、养胃、滋补 的作用。而糯米制作的食品,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。糯米蒸熟,拌以糖、猪油、桂花,倒入装有红枣、薏米、莲子、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,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。味道甜美,是节日和待客佳品。

年糕

吃“消寒糕”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。“消寒糕”是年糕的一种,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,有 温散风寒、润肺健脾胃 的功效,而且老百姓选择在“大寒”这天吃年糕,还有“年高”之意,带着吉祥如意、年年平安、步步高升的好彩头。

鸡汤

到了寒冬季节,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。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,传统的“一九一只鸡”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,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,或单炖、或添加参须、枸杞、黑木耳等合炖,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。

糯米饭

古语有云:“小寒大寒无风自寒”。小寒、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。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,利于驱寒。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,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。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, 从年头到年尾“暖笠笠” ,更是有吉祥之意。

大寒的传统习俗

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,除了这些与“吃”有关的习俗外,大寒还有 “做牙”、“扫尘”、“糊窗”、“赶婚”、“赶集”、“洗浴” 等传统习俗,十分有趣。

做牙

做牙亦称“做牙祭”,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,俗称的美餐一顿为“打牙祭”即由此而来。做牙有 “头牙”和“尾牙” 的讲究,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,尾牙则在腊月十六,全家坐一起“食尾牙”。

但对雇工来说,尾牙可不好食,因为雇主往往会在餐桌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,故有“吃头牙粘嘴须,吃尾牙面忧忧”一说。 尾牙餐很丰盛,硬菜少不了一只鸡。 过去不好明说解雇,便用鸡头示意,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。

踩岁

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,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。因为 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 。人们将芝麻秸撒在行走之处的路上,供孩童踩碎,谐音吉祥意“踩岁”,同时以“碎”“岁”谐音寓意“岁岁平安”,求得好彩头。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。

糖粘灶王嘴

大寒期间,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节,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。传说,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,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,让玉皇大帝定赏罚。

因此,送灶时,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 糖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 ,其中,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。祭灶时,还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,涂抹在灶王爷嘴上,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。

除尘

又称“除陈”、“打尘”,就是大扫除: “家家刷墙,扫除不祥” ,把穷运扫除掉;反之,“腊月不除尘,来年招瘟神。”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进行,即“祭灶”日,除尘时要忌言语,讲究“闷声发财”。

糊窗

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,“糊窗户,换吉祥。”为了美观,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,故又称 “贴窗花” ,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。

赶婚

古人认为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”去了,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,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,又是农闲,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 “岁晏乡村嫁娶忙  。

古人喝酒是有礼节的,有很多讲究,有一个就是“止群饮”。

什么叫止群饮呢?就是不要聚众喝酒,喝完酒咔咔闹事,那不是喝酒那是耍流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