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资讯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文化资讯
美,是一种无目的快乐

时间:2022-05-19 08:19:35 来源:中国美术 点击数:113022

▲ 北宋 赵昌《麻雀桃花图》

老子说: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。

美没有了特立独行的个性,美失去了风格的典范,美不再是美,如此的美,斯恶矣。

美,不是遵奉与模仿。

美,毋宁更是一种叛逆——叛逆俗世的规则,叛逆一成不变的规律,叛逆知识的僵化呆滞,叛逆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,叛逆知识与理性,叛逆自己习以为常的重复与原地踏步。

▲ 北宋 黄居寀(传)《梨花春燕图》 私人藏品

美,是心灵的愉悦

人类五种感官的活动,构成了“美学”。

我们身体有很多感官,可以看见事物、听到声音、闻到气味、摸触到不同物质。

为什么要探讨感觉?最主要是因为,在感觉的世界里,存在着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。

例如我们闻到花香的时候,会忍不住一直想闻,因此有了许多“感觉”。

人都渴望可以闻到舒服的味道,那是一种嗅觉上的快乐。

可是有一些气味,譬如呕吐物的味道,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,会让人掩着鼻子匆匆走过。

▲ 南宋 佚名《碧桃图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照理说,感觉是中性的,应该没有所谓好或不好、美或不美的问题。

可是我们却会特别喜欢某些东西,这就与我们的心灵活动有关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,大自然有黎明、有黄昏,很多人会特地在某一个季节到高山上,找个视野最好的地方等待日出。

即使天冷得不得了,甚至必更须裹着棉被、穿着厚厚的衣服,但我们却宁愿半夜不睡觉,只为了等待黎明的瞬间。

因为当黎明的曙光从山上跃出,那种朝气蓬勃的日出之美,让我们感觉非常兴奋,那种心灵的愉悦,很难用笔墨形容。

日出是美。另外,大家也有这样的记忆:夏天的傍晚,到码头看落日。

看到夕阳刹那之间的变化灿烂到了极点,给了我们很大很大的震撼,使我们觉得夕阳很美。

▲ 宋 佚名《桃花山鸟图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在《美学》这本书里提到:大自然本身,包括黎明、黄昏,其实并没有美丑的问题。

他提出这个论点,警醒了我们,为什么我们会觉得黎明很美、黄昏很美?

黑格尔用客观的角度去探讨美的根源。他认为日出、日落只是自然现象,本身并没有美丑。

日出、日落之所以美,是我们看黎明与黄昏的时候,唤起了生命里的某种感叹。

在看日出的过程里,我们感觉到蒸蒸日上的朝气,感觉到生命的活泼,感觉到从绝望黑夜进入到希望黎明的柳暗花明。

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生命,不只是黎明。我们把自己期待生命美好的渴望,投射在黎明上。

▲ 南宋 宋甯宗杨后《垂杨飞絮图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美,是繁华过后是平淡

宋代非常重要的一位文学家,也是一位美学家,就是苏东坡,常常在文学里传达出他自己在一生当中曾经得意过,也曾经失意过。

得意的时候,他考取了进士,在政府朝廷做大官,经历所有现世的繁华跟宠爱;

失意的时候被贬官,一个人独自走在荒山野岭,感觉到政治受到挫折的痛苦。

可是在经历人生这么复杂的起落变化之后,苏东坡的诗里说:回首向来萧瑟处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他说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是说你的人生当中,有的岁月是晴朗的、美好的,有的时候是吹风下雨,是非常沮丧、不快乐的。

可是如果人活到一定程度,自己有了生命的信仰,那么回头去看自己一生走来的路,会发现其实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▲ 南宋 马麟 《桃花图》

也无风雨也无晴,很明显说明生命经历了复杂的人生经验之后,会有一种淡淡的回忆。

他不会觉得失意挫折特别的不好,他也不会觉得繁华宠爱一定是特别好的事情;

因为人生,本来就是很多复杂的经验组合起来的,我们会发现各种经验,都构成了我们自己的反省。

苏东坡在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这句诗句中提出的,也刚好是一种经过反省后的感官文化。

所以在宋代水墨绘画中,褪色本身就是感官的重新反省。

▲ 南宋 佚名 《梨花鹦鹉图》

美,是一种无目的快乐

老子说: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。

他说这么多的声音,最后不是让你耳朵都麻木了吗?这么多的色彩最后不是让你的视觉都麻木了吗?

我们会不会的确活在一个老子所说的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”的世界?

我们的视觉、听觉每一天受到这么多的刺激,被塞得满满,“五味令人口爽”,我们不断追求口腔上味觉的刺激。

最后我们可能的确接近了老子所说的“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”的状态,而这种“心发狂”的、不断想要追求更多感官刺激的欲望,使得我们完全安静不下来了。

在这样的状态里,我们会渴望回到平淡天真,我们会渴望降低感官上太多的刺激,而能够让心灵更饱满更丰富,能够慢慢地升高。

▲ 北宋 佚名《桃枝栖雀图》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

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话:美是一种无目的快乐。

如果我们生活里有太多有目的、有欲望的追求,有目的性,就有功利性,最后其实这个快乐并不等于美。

无目的的快乐,可能是静静地去听松树间的风声;无目的的快乐,可能是去感觉河面上一点点将要消失的阳光。

只有这个时候,我们的心灵才处在一种饱满的愉悦的状态。

▲ 北宋 徐熙《桃花黄鹂图》